位置:
首頁
創(chuàng)新基層社會治理 建設更高水準平安商水

創(chuàng)新基層社會治理 建設更高水準平安商水

來源:商水縣委政法委 發(fā)布時間: 2022-10-11 瀏覽:1079 次

今年以來,商水縣堅持把提升基層治理能力作為主題主線,加強頂層設計,選準工作抓手,做實網格管理,有效激活基層治理“末梢神經”,打通服務群眾“最后一公里”,一體推進“三零”創(chuàng)建、六防六促、“四治”融合,走出了新形勢下加強基層社會治理的新路子。

(一)深化“網格管理”,激發(fā)基層治理新活力。針對基層治理能力偏弱、戰(zhàn)斗堡壘作用發(fā)揮不充分、最后一公里落實仍有懸空等問題,商水縣創(chuàng)新實踐“黨員先行、干部聯(lián)戶、切塊管理、網格落實”工作法,全面提升基層治理社會效能。一是劃小作戰(zhàn)網格。堅持分區(qū)分層分級劃定網格,覆蓋全域、穿透樓棟、直達戶室,建立橫到邊、縱到底的三級網格管理體系。目前,縣城區(qū)劃定323個網格,23個鄉(xiāng)鎮(zhèn)(街道)建立23個大網格,595個中網格、1010個主網格,16570個微網格,網格長和網格員一天兩巡三查一報告,做到“三知三清”,即:知戶情、知格情、知民情,清楚網格內重點人員、問題隱患、矛盾糾紛。截至目前,已排查戶數達31萬余戶,采集信息131萬余人,排查返商人員25955人,為全縣疫情防控工作開展提供了非常及時的信息支撐。二是配強網格力量。縣處級干部全部下沉聯(lián)系鄉(xiāng)鎮(zhèn),縣鄉(xiāng)村干部全員在崗在位,全縣217個駐村工作隊651名駐村工作隊員就地轉化為網格管理工作隊;每個網格配備1名網格長、3名網格員和若干名志愿者,吸納農村大嫂大媽、村兩委干部、無職黨員、群眾先進分子常態(tài)“進格”,保障網格協(xié)同高效,快速形成戰(zhàn)斗力。按照每人分包20戶的工作要求,全縣29名處級干部、67家縣直單位1948名干部分包三辦一鄉(xiāng)11.89萬名居民,覆蓋縣城30個社區(qū),建立網格工作群和服務對象群“一格兩群”,定人定崗定責,把服務群眾的“最后一公里”推向“最后一米”。三是激活網格動能。設立網格化管理基金池,堅持政府投一點、企業(yè)捐一點、群眾拿一點,已籌集網格資金300多萬元,定期對優(yōu)秀微網格長和綜治信息平臺建設先進鄉(xiāng)鎮(zhèn)開展獎勵,同時按照主網格長每月人均500元的標準列入年度財政預算,群眾熱情爭當微網格長,效果立現(xiàn)。

(二)推進“四治融合”,打造基層治理新格局。針對群眾作用發(fā)揮不充分、參與村級事業(yè)主動性不強等難題,堅持以群眾管理群眾的理念,一體推進自治、法治、德治、數治“四治融合”,營造出黨員干部帶頭干、鄉(xiāng)賢能人領著干、廣大群眾積極干的可喜局面。一是突出自治強基。推進全縣595個行政村實現(xiàn)“一約四會”(村規(guī)民約和紅白理事會、道德評議會、村民議事會、禁毒禁賭會)全覆蓋,倡導婚事新辦、喜事廉辦、喪事簡辦、厚養(yǎng)薄葬,倡樹文明鄉(xiāng)風,用老百姓的“法兒”平老百姓的“事兒”。二是堅持法治保障。實施農村“法律明白人”培養(yǎng)工程,重點培育一批以村“兩委”班子成員、人民調解員、網格員、村民小組長等為重點的“法治帶頭人”。全面落實一村一法律顧問制度,充分發(fā)揮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提供公共法律服務、促進鄉(xiāng)村治理中的作用。利用鄉(xiāng)村已有的公共黨建文化設施,推進法治廣場、長廊等法治文化陣地建設,實現(xiàn)一村一法治文化陣地。全縣595個行政村配齊了法律顧問,每個行政村培養(yǎng)5-8名法律明白人。三是依靠德治教化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大力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,不斷提升群眾道德素養(yǎng),大力開展“見義勇為”、“平安之星”、“最美人物”、“身邊好人”等評選活動,營造爭做出彩商水人的濃厚氛圍。去年以來,2人獲評第八屆周口市道德模范,4人獲評“周口好人”,評選表彰商水縣“鄉(xiāng)村光榮榜”74人,其中5人榮登2021年度周口市“鄉(xiāng)村光榮榜”,2人獲評周口市第三屆“新時代好少年”。四是強化“數治”支撐。全面實施智慧平安鄉(xiāng)村戰(zhàn)略,以“千里眼·云眼衛(wèi)士”平臺為基礎,搭建8149個攝像頭,商水595個行政村(社區(qū))主要路口、重點部位實現(xiàn)全覆蓋,群眾安全感明顯增強。截至目前,全縣刑事案件同比下降46%,電信詐騙同比下降64%。

(三)強化“科技賦能”,重塑基層治理新體系針對基層治理工作效率低、制度不健全、監(jiān)管不到位等問題,商水縣以科技賦能推進治理體系重塑,讓數字“軟技術”構建基層精細治理“硬支撐”。一是建立一體化平臺。依托縣綜治中心,投入資金500余萬元,縣級建立社會治理信息管理平臺,23個鄉(xiāng)鎮(zhèn)(街道)建立信息中心,1010名網格長在信息平臺上,每天分類上傳網格內事件信息,嚴格實行鏈條式閉環(huán)辦結機制。截至目前,已上傳各類信息667條,有效解決651條。全面提升政法智能化水平。以合成作戰(zhàn)中心建設為抓手,帶動“1+2+5+N”合成作戰(zhàn)機制有效運轉。公安部智慧偵查中心、省打擊治理冒充軍警購物類詐騙研究中心落戶商水。二是強化數字化管理。堅持以科技創(chuàng)新的最大變量轉化為基層治理的最大增量,建立村級干部信息化管理平臺,包含在任村干部備案、離任村干部待遇保障、后備村干部儲備、村情信息4個版塊,錄入3236名現(xiàn)任村干部、5702名離任村干部和1528名后備干部信息,實現(xiàn)在任村干部“一人一檔、一職一碼”,離任村干部“一村一檔,一年一冊”。三是推行項目化落實。堅持工作項目化、項目清單化、清單責任化,以“六防六促”和網格化管理工作為抓手,扎實推進“三零”創(chuàng)建工作。1月份以來,全縣排查6大類矛盾糾紛1228起,化解1110起,1至4月份全縣上訪量同比下降35%,中央聯(lián)席辦兩批交辦21件信訪積案已全部上報化解,符合“三零”創(chuàng)建標準的村(社區(qū))、企事業(yè)單位數量達到90%以上。

下一步,我們抓緊抓實基層社會治理,積極探索創(chuàng)新、主動作為,以更高標準、更嚴要求、更實舉措,加快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商水,切實讓廣大人民群眾的安全感更有保障、獲得感更加充實、幸福感更可持續(xù),以優(yōu)異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!